纺织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
发布时间:2020-11-25 浏览次数:553次 发布人:常州市纺织工程学会
在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纺织女工是男青年纷纷追求的对象,因为那个时候纺织行业很兴旺,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产业的更替,纺织行业日渐成了夕阳行业的代表,但今天的“精工大匠”专栏,我们要走进的旭荣针织却是一片欣欣向荣。它是江苏纺织服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企业,在同行为争取订单的努力时候,它的产品供不应求,当同行被环保的尺子勒得头疼的时候,他们的厂区早已鸟语花香,水清流畅,这一切从何而来?让我们跟随记者晨露前去探访。
在采访之前,晨露查了很多资料,也准备了很多问题,但一看到旭荣针织副总经理张国成手里拿的花花绿绿的口罩,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。他告诉晨露,这些又轻又软的布口罩是含有天然抗病毒成分的,而且可以耐50次水洗,特别适合新冠疫情期间普通人群使用,听到这,晨露忍不住问了一个大家都想问的问题。
联想到公司一楼大厅里“品质、创新、快速反应”的标语,不禁感叹旭荣应对市场变化惊人的速度,但张国成告诉晨露,这种反应不是急就章,而是源于他们经年累月的持续研发。 进入旭荣针织的面料展厅,需要一位专业导游,否则你很难透过那些面料看到里面蕴含的科技含量。我们请到了研发部副经理左凯杰博士,他听说我们对抗病毒面料感兴趣,就拿展厅当实验室介绍起来。 用技术服务产品,这是所有求生存谋发展的企业的自发行为,但张国成说,旭荣要做的还不止如此。 出于安全考虑,老的厂房不能大量堆放原料,但作为企业来讲又有迫切的需要,张国成说作为常州纺织的头部企业,解决赌点,他们必须要建言献策 。 拥抱信息,打造互联,通过整合资源杜绝行业安全隐患,张国成的远期思考来源于深植于旭荣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,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哪里?走出旭荣的办公楼,在厂区的香樟树下走一走你就会有感受。 带着我在厂区里听鸟语闻花香的这位叫刘慧清,旭荣针织环工课副经理,也是企业的“清洁担当”,这也意味着她是全公司里最能花钱的人。 旭荣针织环工课副经理 刘慧清 业内人都知道,这份水净天清是用钱烧出来的,但旭荣人甘之若饴,用日本销售之神稻盛和夫的话来说,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产品,同时更好地改善环境、服务社会,这是企业的“大义名分”所在,旭荣针织副总经理张国成则用更接地气的语言阐释了这种“大义名分”。 从7亿年前,现代智人穿着衣服载歌载舞走出非洲,到700多年前,黄道婆逃婚海南学的纺织技术带回松江,一块柔软熨帖的面料始终呵护着人类发展。布是人类织出来的,但是从这经纬交织里我们所获得的,又何止是温暖和安全?张国成说,在这场疫情里,他这个老纺织人获得的是更加坚定的信念。